近日,多国科学家在哥伦比亚为“未来之种”基因库揭幕。据《科学》报道,该基因库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豆类、木薯和热带牧草的“家园”,育种者可以利用这些基因培育出性能更好的作物。
“这真是太棒了。”荷兰瓦格宁根大学遗传资源研究中心植物基因库负责人Theo van Hintum说,“国际社会愿意投资保护遗传多样性,利于子孙后代。”
2008年,位于挪威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开放,成为以基因库形式保护作物多样性的象征。现在,“未来之种”这个位于热带地区的新基因库将承载类似的使命。
新基因库将当前目标植物的存储容量提高了近1/3,以后还能存储更多。它现在拥有约6.7万个作物品种或群体种质的样本,其中许多已不再种植。大部分以种子形式储存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中,包括近3.8万个豆类样本、近2.3万个热带饲用豆类和牧草样本。
基因库主任Peter Wenzl表示,规划者希望建造一座既能成为地标又能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建筑。高达15米的波浪形金属顶棚使其保持凉爽并收集雨水,太阳能电池板提供了足够的电力。
为了建造这个新基因库,国际生物多样性联盟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从哥伦比亚政府、英国政府等处筹集了约600万美元。贝索斯地球基金向“未来之种”捐赠了1700万美元,这笔经费将用于保护和培育具有深厚根系的热带牧草,实现在土壤中固碳。
“未来之种”还持有大约6000份木薯组织样本。木薯是拉丁美洲和非洲人的主食。因木薯不能作为种子储存,人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van Hintum说,新基因库将使技术人员更容易处理和储存无菌的植物组织,便于木薯保存。
乌干达国家作物资源研究所的Robert Kawuki说:“这对木薯这种作物意义重大,它可以确保木薯的未来。”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基因组学实验室将加强对“未来之种”储存样本的基因分型。基因分型更重要的目标是帮助育种家识别具有优势性状的品种,如耐旱性和抗病性。“这将有助于判断哪些种质值得研究和应用。”美国农业部植物遗传学家Karen Cichy表示。
笔墨紧随时代,丹心许党报国,作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
9月15日,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气象观测专项计划(“海燕计划”)2022年西南气象观测试验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同时出台《海燕计划
针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没有专业的天文教育背景,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张丽透露,天文科教联盟将建立规范化、职业化的培训体系,提升天文教师教学水平。
15日上午,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陕西杨凌开幕。
对接会以“百企联动,百日在线”的方式举行,旨在打造海外高水平人才、优秀外籍青年人才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企业的“直通车”,围绕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集聚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对接国际高端资源的国际人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知识为公众熟知和掌握,才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在国之重器“深海一号”VR体验展区,观众可以体验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海一号”VR设备,身临其境地观看和体会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造全过程。
前不久,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从分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到抗疫设备走出国门,中国坚持与各国共享成果和发展机遇,致力于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聚焦前沿,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凝聚合力,才能激发服务贸易更大潜能。
过去,人们常把科普视为一种“副业”,科研人员做科普曾被误解为“不务正业”“科研做不下去才转行做科普”。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刊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大规模负碳减排技术若推迟至2060年实施,可能将削弱该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甚至可能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2022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2022年)》。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一艘清同治年间的木质帆船,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在前期水下调查和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已经提取、清理了部分古船相关出水文物。
仪器仪表科技助力“双碳”行动系列科普活动,以提升公众的绿色低碳、科技节能意识和行动力。本期讲座将聚焦脑科学和脑信号处理主题方向。直播时间:9月18日9:30-11:00.
15日上午,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陕西杨凌开幕。
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刊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大规模负碳减排技术若推迟至2060年实施,可能将削弱该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甚至可能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这一发现引燃了天文学界搜寻第二个太阳系的热情,自此,系外行星探测正式拉开了序幕。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是挺进深海油气开发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整套系统目前运行状态良好,水下气井产量达到设计目标。我国水下生产系统依赖进口,设备应用面临采办周期长、采购价格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制约着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2月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的东北部地区,随后对着陆点附近的月表物质进行了采样并成功月壤样品带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