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有着“地球最大”名号的环球中心,只是号称亚洲最大密室逃脱,是因为它比较谦虚。
从卫星图看过去,整个建筑如此雄浑伟岸,蔚为壮观,是成都人心目中的“世界第8.1大奇迹”。
甚至不少网友在帖子中直言,从远处看环球中心,宛如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神秘建筑,让人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自身渺小和未知强大对比下的震撼,唤起了自己的“巨物恐惧/巨物崇拜”。
其实在最初,成都会展集团只是想开发一个3万平方米的室内水上乐园,定位仅仅是旁边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的配套娱乐设施,后来为了提振外界对成都发展的信心,打造一个超级地标野望渐渐浮出水面。
此时,水上乐园的格局显然偏小了,于是先把水上乐园扩展为了25万平方米的海洋乐园,同时开始做加法。先是加了个45万平方米的酒店,再加个4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接着又加了8栋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的大型写字楼。
最后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拥有180万㎡左右占地面积的庞然大物,相当于7个北京鸟巢,20个悉尼歌剧院。
在这里,成都人“抵拢倒拐”那一套俨然失效,必须老老实实的按照“EWSN”,也就是“东西南北”来辨认来路与去路,这让成都人本就不富裕的方向感雪上加霜。
从这张简略地图可见,环球中心的大型出入口就有15个。每一位踏入其中的人,都瞬间变为了一只进入巨型蚁穴的蚂蚁。
其中提升高度21m的超大高度自动扶梯,让韩国观光团误以为是亚洲最长的电梯,领队表示,下一趟旅程或许会为大家安排安排去重庆。
但即使是身赋8D血统的地道重庆崽儿,走在环球中心,也会在心中达成英雄惜英雄的默契,“勒候儿还是有楞个打老壳哦”。
人们常说,在重庆你永远找不到一楼,那么在环球中心,你或许很难找到“北(方向)”。
如果非要分出一个难度等级,围绕在环球中心外侧一周的写字楼区域,大概处在最低难度。
在一个忙碌的中午,外卖员小李手中拿着门牌号1514的外卖,顺着电梯上了楼,终于看到了门牌号1513,心中暗喜,“稳了,就在隔壁了,今天的跑单王有望了”。
结果上前才看见,一墙之隔的门牌号赫然写着“1701”,霎时犹如当头一棒。
随后小李急忙跑向了写有楼梯层数的电梯井求证,随即发现了一个更为难以接受的事实:
感受到天旋地转,以为鬼打墙了的不止小李一个人,那些初来环球中心上班的人,刚开始都以为是自己的错觉,甚至幻觉。
之后才发现,当初设计这里的人,可能是从“潘洛斯阶梯”中找到了不一样的设计灵感。
这又涉及到,环球中心楼层命名的规律,13、14两层楼是不存在的。介于西方对“13”的忌讳,与东方对“14”的忌讳,东西南北的这两层楼,都用“E、W、S、N”+“8、9”来表示。
所以,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丢失的那两层楼,到底在哪里,只能承认,这里的每一层楼,都是一个“莫比乌斯环”。
一条2公里的回廊,串起了环球中心的内部空间,走的人经常迷路,向东走会走到西,向北会去到南。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明白了,人生不需要精通每一条路,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其实也就足够了。
负一楼大致以商业区、停车区、通道区构成,哪怕是自诩方向感绝佳的人,也绝对不能对这里掉以轻心,即使是把生存大师贝尔蒙眼扔到这里,也极其容易找不到北。
在商业区最不需要担心,实在不行至少可以找到人问路,但在车库与通道,要嘛跟着别人走,要嘛听天由命。
遗憾的是,在环球中心开业之初,由于缺乏老鸟带路,大部分司机也只能听天由命。为了在地下5400个停车位中,找到自己的那一位,而迷路一个多小时的大有人在。
比如,在下地下停车场之前,心中默默记好了环球中心的保命代码“EWSN”,但随着在找车位过程中的左绕右绕,停好车之后,发现柱子上赫然写着“A区”,啥时觉得头上被来了一闷棍。
于是回来的时候,找了一个小时的车,又找了一个小时出口,到了地面的那一刻,阳光是那么刺眼,空气是多么自由。
环球中心在公共交通上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负一楼与地铁一号线无缝接驳,放在今天,怎么地也是个被吹爆的“世界最大单体TOD”项目。
我在负一楼的通道里,试图找到其中的奥秘,发现根本就是徒劳,你很难猜到转角后会去往哪里。
当你终于看到了通向阳光的阶梯,也不要提前欣喜,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楼梯上面是哪里。
我用运动软件记录下了自己的行走轨迹,结束后发现一不小心画了一艘帆船,耗时半个小时, 感觉也就只领略了冰山一角。
在环球中心负一楼,要学会“走回头路”的哲学,即刚才怎么来的,走的哪个通道,坐的哪个电梯,就原路怎么回,如果想找捷径,换了条路,可能就会迷路。
人都是依靠着“规律”活下去,但在环球中心,很多你上一秒建立起来的、自认为的规律,下一秒就不得不废弃。
据一则UC新闻报道,日本教授安雄何泽康,曾在实地到访成都环球,并深入考察之后,建议将环球中心作为下届世界捉迷藏大赛的比赛用场地。后来因种种原因,日本教授的愿想没有得以实现。
难以否认,庞大的环球中心在设计建造之初,太少考量到以人为尺度,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诞生了种种误会与障碍。
比如还有太过拥挤,无法下楼的电梯。中午想逃脱办公室去吃饭,12点基本不可能,电梯不经停,经停也是人满为患,只能点外卖。
点了外卖,对方说在门口了,才发现,你说的是N1门口,他站在1N门口,顺序之差,宛如阴阳两隔。
下班后还有第二重困局,10点下班后,走出了环球中心,但也没有走出环球中心,因为打车排队100多个,回不到家……
还有让很多滴滴司机闻风丧胆的单循环车道……如此种种,都让人们不得不抱以对亚洲最大密室逃脱的敬畏。
比如2019年,一家来自深圳,名为“babypastel儿童摄影”的机构,便在大搞一波团购之后,利索地逃离了环球中心。
只能说写字楼大了,什么样的公司都会有。当初为了填满偌大的写字楼,物业也不得不对入驻门槛一降再降,无意间让这里的企业良莠不齐。
当然,也有不少初创企业感谢这里,感谢环球中心给了他们一块处在黄金区位,却又性价比极高的办公场地。
不少人逃离这里,也有不少人向往着这里。不会有人永远待在环球中心,但环球中心里会永远有人。
08年地震之后,外界对成都发展的信心开始动摇,为了给外界信心,需要一个超级地标来提振士气,镇住场子,拉动城市内需,环球中心的修建设想正始于此。
同时,环球中心的修建与诞生,也正式吹响了成都向南的号角,它就像站在天府大道旁的先锋部队,为城南乃至整个成都带来了话题与目光。
它有太多缺点,但它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成都在08年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又怎能说这个超大地标没有丝毫功劳。
只是说,环球中心没能挣脱时代的桎梏,它过于追求宏大叙事,却忽略了人性化。
反观现在的成都,不再修建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再盲目追求建筑的数值高度。现在的成都,更注重以人为尺度,更注重与人的交互。
当我们看到如今极为规整、秩序,有如蛛网般交织的地铁线路;当我们看到宜人、活力,有如翡翠玉环般的环城绿道;当我们看到城市中的公园、湖泊的不断崛起,我们知道,成都从时代中走来,更从未停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