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佛化婚禮暨菩提眷屬祝福禮〕周崧淵、李婕薰傳承信仰延續三好和諧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1月1日在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2023年百年好合佛化婚禮暨菩提眷屬祝福禮」,36對才子佳人於三寶座前,許下終身大事,從此成為菩提眷屬,相依相守,牽手一輩子。 「有默契」是新郎周崧淵與新娘李婕薰決定成為伴侶的開始,交往過程以相互尊重、包容,及「行三好」來彼此體諒,換位思考。從小在佛光山普門寺種下菩提種子的周崧淵,不假思索的選擇莊嚴的佛化婚禮福證;而李婕薰是第一次踏入佛教聖地,在此完成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佛教的莊嚴攝受,讓他升起喜悅之心。 「我的媳婦是跟五方佛求來的善女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會長周聰發說,歡喜佛法信仰有傳承,熱鬧辦喜事。並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佛光菜根譚》法語勉勵新人包容攜手一生:「你大我小,不爭吵;你對我錯,人緣好;你有我無,紛爭少;你樂我苦,幸福多。」 「謝謝爸媽教導,讓我們知道做人的道理,『我愛您們』。」周崧淵把握因緣,在婚禮播放上,寫下對父母的感恩之心。而佛化家庭中的父慈子孝,家庭和諧,也是李婕薰答應共組家庭,成為菩提眷屬的重要因素之一,更願未來將佛法信仰傳承給下一代。...
〔2023佛化婚禮暨菩提眷屬祝福禮〕一圓穿禮服戴頭紗婚禮夢菩提眷屬金婚償宿願
「等了50年,終於讓我圓了穿禮服、戴頭紗接受祝福的夢想!」菩提眷屬蔡元惠挽著先生江耀家的手,甜蜜的接受大眾祝福,她激動得落淚,感謝佛光山終償宿願。 2023年元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2023百年好合佛化婚禮暨菩提眷屬祝福禮」,193對菩提眷屬接受親友及賓客祝福,有結婚60周年「鑽石婚」的伉儷,還有50周年「金婚」的佳偶。菩提眷屬皆著盛裝而來,還有人穿著禮服、戴頭紗重溫夢幻婚禮,隆重盛大的場面,有法師、子女及親友的見證祝福,場面溫馨感人。 家住新北市的江耀家、蔡元惠結婚50周年,夫妻攜手共組家庭並走過辛苦的歲月,如今孩子成家立業,生活沒有牽掛;不過蔡元惠心裡糾結的還是50年前因為經濟因素,沒能穿婚紗走紅毯的的遺憾。 如今,蔡元惠戴頭紗、穿著銀色禮服,時光彷彿回到50年前,她也像個雙十年華的青春少女,手挽著江耀家的手,歡喜走進大覺堂,臉上盡是嬌羞小女人的模樣,幸福洋溢。子女、親友來觀禮,大家給78歲的江耀家、67歲的蔡元惠祝福,希望他們幸福滿滿、天天快樂! 原來,當初沒有經濟基礎的小倆口公證結婚,只花了67元就完成戶政登記,從此生活繞著柴米油鹽,還有呱呱墜地小孩要照顧,原本憧憬快樂幸福的婚姻,因為現實的生活走了味,充滿了很多的挑戰。蔡元惠說「與先生攜手克服了所有的逆境」,人生苦盡甘來,如今生活隨心自在。 原本心中糾結的遺憾已經埋藏,幸運地因為佛光人的因緣,江耀家及蔡元惠受邀為菩提眷屬並有機會盛裝接受祝福,說到激動處,她感動拭淚。謝謝佛光山讓她的婚姻沒有遺憾,更有幸福感!...
〔2023佛化婚禮暨菩提眷屬祝福禮〕13度參加菩提眷屬禮楊兆應、周雪鴻知足好因緣
佛光文化《渡越山河》、《日常之遇》、《海邊抄經》/第十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得獎作品集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佛光山各種文字、影音出版,音樂、藝術創作及文教活動的呈現,已儼然成為佛法弘揚不可缺少的一環。在歷史的長河裡,這種開創與革新,所擔的如來家業、興教使命,成就與嘉惠的絕不只是單一區域,而是廣納十方的有情大眾,對佛教弘傳所產生的震憾與影響既深且廣,無遠弗屆!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大師率眾開辦佛學院達四十餘載,不但建立制度規矩、積極辦學、育僧才,樹立出家僧伽的形象;同時在社會教育弘法利生的事業上,建設各項的社會福利,攝受廣大的信眾共同來擁護常住、護持佛教。未來,這些教育工作,佛光山將於全世界十六所佛學院、四所社會大學、多所中小學、幼稚園及海內外道場等,積極實踐與落實。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大師說:「慈悲不是一時的,而是永久的發心。」慈善事業是經常性、持久性的說作。佛光山將繼續秉持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在十方大眾的護持下,以解除眾生的悲苦為目標,不斷向造福人類的大道邁進,無休無止,努力不懈。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